众所周知股票配资app,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才女,也是我国著名的女建筑师、诗人和作家。
她的丈夫梁思成,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,在建筑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夫妻二人格外注重孩子的教育,由于两人在建筑上的成就,他们希望儿子梁从诫也能从事建筑行业。
于是,从两人从小就会给儿子灌输一些建筑方面的知识。
随着梁从诫慢慢长大,他学到的建筑内容逐渐丰富,父母也给了他不少的指导和教诲。
梁从诫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,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,高考时,梁从诫报考了清华大学。
可令人没想到的是,最后梁从诫仅差2分,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。
对于这样的结果,林徽因很不甘心。
儿子的成绩一直很好,林徽因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真的落榜,因此她请求复查试卷。
没想到,儿子的分数并没有错。而且,她还得知,儿子在试卷中写下了11个大字:
我不喜欢建筑,我喜欢历史!
这11个字,瞬间让林徽因清醒过来:
原来自己的儿子并不喜欢建筑行业,只是她与梁思成自以为儿子很喜欢而已。
儿子真正喜欢的是历史,在父母的压力下,才勉强地选择了建筑。
了解到儿子真正的喜好后,她和丈夫决定支持儿子的爱好,让他学习历史。
最终,梁从诫考入了北京大学的历史系。
梁从诫在北大毕业后,做出了很多成绩:
1954年来到云南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;
1978年他又创办《百科知识》及《知识分子》杂志;
1993年承办“自然之友”;
2002年被聘为北京市奥运的环境顾问。
正是凭借着父母的支持和努力,以及自己对历史执着的热爱,才成就了梁从诫的人生。
01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
爱因斯坦曾说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
兴趣,是可以推动孩子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。
正是凭借着对历史的热爱,梁从诫的人生才因此变得丰盈。
一个人如果对某一领域感兴趣,他就更愿意持续且专注地钻研它。
所以,孩子但凡表现出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,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,反而应该鼓励和支持。
西晋时期有个叫左思的文学家。
他的父亲左熹,从小就注重对他的教育与培养。
一开始他一心要让儿子左思成为书法家,就请来名师主教,左思却显得毫无兴趣。
左熹转而又让儿子学弹琴,可左思学了许久,仍然弹不出像样的曲子。
父亲后来才发现,原来儿子内向多思,比较偏爱文学。
于是,他就投其所好,让他改学诗赋。
其实左思读书写作的资质也并不算好,但是胜在他十分喜欢,凭借着一腔热爱,他付出很多时间去学去练。
经过勤奋的努力,左思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名家。
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:“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,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。”
如果孩子缺少兴趣,很多活动都难以持续,还会有损身心健康。
一旦孩子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,就会主动去求知、去探索、去实践,也更容易成功。
所以,兴趣是成长的助推器,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喜好和兴趣,才能让孩子实现更多的可能性,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。
02
尊重孩子的喜好
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、有思想的个体,他们渴望得到尊重,也有权利去喜欢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很多家长都会去干预孩子的喜好,总觉得孩子的爱好没有用,耽误学习。
但殊不知这样很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天赋。对孩子的内心产生极大的伤害。
《少年说》里,有一个叫涂思睿的女孩,很喜欢写东西。
她利用业余时间,将自己的生活用小说的方式记录下来,写了整整56本。
父亲看到后,非但没有称赞孩子,反而很生气,觉得女儿是浪费时间,于是将女儿辛苦写的东西全部撕毁。
女孩哭着说:“我感觉我那段时间像是失去了灵魂一样。”
就这样,不被父母尊重的爱好,成了烙在孩子心上的伤疤。
其实,很多父母都功利地觉得:
对学习有利的爱好,应该支持;对学习有害的爱好,就要制止。
但实际上,只要不违背社会公德,孩子的爱好都值得被尊重。
你的孩子,并不是你的孩子,他是一个有自己喜好、有自己未来的、一个独立的人,所以请尊重他们的意愿。
一个人,只有拥有爱好,他的生活才会因此变得多姿多彩,他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快乐,精神也才会是充实的。
03
父母的支持和鼓励,
是孩子最大的底气
戴尔·卡耐基在《人性的弱点》中写道: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,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,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,获得自信,从而变得更优秀。
父母的支持和鼓励,是孩子最大的底气。
试想,如果林徽因没有支持儿子梁从诫关于历史的梦想,那么中国就少了一个历史的人才,儿子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暗淡无光。
教育的前提是爱,不管孩子喜欢什么,支持和鼓励就是成就他们的巨大力量。
它会让孩子无所畏惧,也会让孩子充满价值感与认同感,用一种积极的心态直面人生。
电影《银河补习班》中的邓超扮演的父亲马皓文,就用鼓励和支持,成就了儿子的人生。
马皓文知道儿子喜欢飞机,就带儿子去看航空展,而且,经常鼓励儿子说:
你是最棒的!你是最聪明的!你不比任何人笨!自己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做到!在父亲的支持下,儿子最后终于实现了他的航空梦。
心理学家鲁道夫·德雷克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孩子需要鼓励,就像植物需要水。”
父母的每一句“你可以”、“很好”、“很棒”,虽然只是几个字,却会在孩子的心中滋生出一股莫大的力量。
这种力量会激励着孩子股票配资app,坚定地努力,不断前行!
恒正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